文化和旅游部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段: 2025-4-23 00:47:06浏览次数:2939
4-23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以“加强非遗系统性【xìng】保护 促进可持续【xù】发展”为主题,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shì】活动。重点活【huó】动包括全【quán】国非遗曲艺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等。各地还将因地制宜策划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进景区看非遗等活动,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yí】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全文如下。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yú】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各【g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chǎn】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4-23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yǐ】下简称“非遗【yí】”)保护意识,传承【chéng】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非遗系统性保护的经历成果,增强【qiáng】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以列入联合国【guó】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为重点,讲好非遗保护中国故事,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zú】凝聚力和【hé】中华文化作【zuò】用力。 各地可根【gēn】据具体活动状况选用相关口号开展宣传,也可增加体现【xiàn】本地特色的口号。 文化和旅游部【bù】将与湖北【běi】省人民政府在武汉共同举办“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以“曲【qǔ】艺荟江城 说唱新时代”为主题,组织全国145项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展演,推动【dòng】不同曲种之间交流借鉴,充分展示曲艺保护成果,促进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国家图【tú】书馆举办“茶和天下 典籍中的茶”展览(暂定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非遗保护讲座月等活动,集中展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实践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支持中国昆剧古琴【qín】研究会等开【kāi】展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遗【yí】代【dài】表作名录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举办古琴名家名曲音乐会、昆曲传统经典剧目展演、全国大学生古琴音乐会等,展示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保护古琴艺术等人类非遗【yí】代表作项目【mù】的良好局面。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网络平台联合举办2023年“云游非遗·影像展”活动,通过构建线【xiàn】上【shàng】专区集中展播各类优质非遗资源,发【fā】动网友上传我身边的非遗活动、参与互动讨论,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和生动【dòng】的非遗保护实践,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各地要依托非遗相关场所、公共文化机构、景【jǐng】区景点等,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互动交【jiāo】流、参观体验等活动,展示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lì】,并通过列【liè】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míng】录名册项目讲好中国政府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生动故事。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策划举办相关活动,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 文化和旅游部支持电商平【píng】台依托本平台已有非遗资源,通过联合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集中开展非遗产品网络销售活动。各地要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为重点对象,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巩固脱贫【pín】成果、助力乡村振【zhèn】兴。鼓励通过发放消费券、联合促销等方式,构建非遗产品线下展【zhǎn】销平台,创新文化消费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恢复,提振市场信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充分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饮【yǐn】食类非遗项目,积极举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食活动,通过设立美食市【shì】集、美食街区,集中展示非遗有滋有味的文化魅力。鼓励各级饮食【shí】类非遗【yí】项目保护单位,特别是【shì】老字号企业,在遍布城乡的餐馆、摊位、档口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和让利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品尝美食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fā】展的通知》有关要求,支持非遗项目进景区,在景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等活动,提升景区文化内涵【hán】,让游客在景区内沉浸式感受非遗【yí】韵味。 紧扣活动主题,在主题框架下策划部署相关【guān】活动,突出【chū】近年来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展示非遗保护的中国经历。 及时【shí】发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信息【xī】,动【dòng】员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协调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力量,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直播平台、视频站点等新媒体平台的优势【shì】,以线下展示、线上直播、多媒体互动等全媒体传播【bō】方式,多渠道、全覆盖开展非遗传播,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xīn】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阐释非遗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jīng】神,培育民族【zú】精神和时代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活动内容和价值导向,防范意识形态风险。 各项活动要有安全性研判,落实安全性生产责任制,做好消防、医疗救助、应急救援等工作预案【àn】,配备必要的职员和安全性检查设备,确保活动安全【quán】性有序。 请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guǎng】电和旅游局于4-23前将本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xuān】传展示活动信息汇总表(见附件),于4-23前将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总结(包括【kuò】活动状况、亮点和经历等【děng】)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联系电话:010-59881368、59881367